
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要成為好的自己,若是無法改變人生的演算法,書讀再多也是白搭。前陣子塔妮雅讀了《原子習慣》這本書,裡頭的內容關於理論的部分比重佔得較高,實踐的部分較少。然而《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》這本書,恰恰好可以補足這個部分,因此引起我的興趣。
《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》書封上寫著,這本書可以讓我們了解,怡慧老師是如何將原子習慣應用在學習、教學和生活中。那麼到底怡慧老師是如何將原子習慣落實在生活中的呢?
整本書圍繞著原子習慣的四個步驟(提示、渴望、回應和獎賞)而寫。以 #養成運動習慣 為例,一開始,怡慧老師下載計步器App,將每日的步數作為運動的 #提示。接下來,老師以邊運動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做為 #誘惑捆綁。再來就是 #讓行動變得簡單。目標雖然是步行到學校,但剛開始的時候,依然搭公車上班,但先提早幾站下車。之後再循序漸進的,慢慢減少搭車的站數。最後達到直接走路上班的目標。後來老師更進階到每日一萬步,甚至還加上夜跑。養成運動的技巧還有一項,那就是跟有相同運動目標的人,相約一起走路上班。老師每天記錄運動量,看著計步器上的數字不斷攀升,腿部也出現漂亮的線條,期間還用迴紋針作為 #獎勵機制,每累積一個迴紋針,就投入$50硬幣。一段時間以後,就能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犒賞自己。